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不要想等到把事情做好

才跟老闆報告:『你做好了』,你會黑掉。
從我工作以後,這件事情屢試不爽,只要一件工作你想說差一點點就可以完成了,把它完成才去跟老闆說,那通常下場都不怎麼好。

不是方向是錯的,就是正在這麼想的當下,老闆就跑來找你,問你為啥還沒有完成?
如果你的老闆是有管理績效的人,他會這麼問,常常不是因為他真的覺得你早該交上來(雖然他自己也不曉得這點)而是他一直都沒有得到你的回饋,而開始感到焦慮了。
 人一焦慮,就有情緒,有了情緒得要控制,就會容易做出不聰明的舉動。


不要讓你的老闆以不聰明的方式對待你。

內心的盤算可以報告、工作項目內容可以報告、可能會加進來的東西、可以做得更好的方向可以提出來。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這句話不是從自己嘴巴說出來的東西,而是要努力爭取讓別人去相信的。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如果存在著一種新的工具

它帶來的力量可以大幅度的改善任何人做某件事情的效果,那破壞性創新就會出現。

當創新的力量形成時,不能掌握他的人就會倒楣。

舉例:


主播如果連新聞稿的內容都不懂得去Google 確認一下,就直接報出來,那他就會倒楣。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管理只是一件工作

很奇怪的,沒有多少當『老闆』,還是當『主管』的人意識到這點。
 有很多的人,腦筋似乎還停留在19世紀末葉到20世紀中期的人的思考框架上,明明他們也不是什麼經營數十載的家族企業出身、有著上億祖產加上廉價八點檔裡才會出現的那種金碧輝煌的辦公室的人,偏偏跟他們說話時,就是會感受到活在那種場景中的人才有的調調。

 所以我才說沒事別看電視,真的是看那堆韓劇、台劇裡面那堆夢幻有錢上流社會老闆的形象看到觀念偏差、腦袋壞掉。

管理不是身份、不是權力,管理只是在工作的場合中為了某種需要而必須執行的工作,而那些『被管理者』、『部屬』只是一群在工作的場合下,你認識的那些好人所必須扮演的角色而已

至於『管理』這份工作的內容是什麼,我想沒那麼難定義,就是妥善的運用知識與能力,去組織、驅動被管理的人們將他們的長處發揮在最有機會展現效能實現價值的工作上面,並且在組織的目標沒有達成時要承擔責任。

說到底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你得要能透過各種方法瞭解你的工作同仁的性格與特質,你得根據當下環境事實趨勢預測未來的需要,你得總是先一步準備好所需的資源,你得協助你的同仁規劃他們的職業技能組合並為當下與未來進行訓練,你得在必要的時候下極度艱難且不舒服的決定,而幾乎大多時候你都不怎麼能夠『命令』被管理的人應該要怎麼作,因為你要嘛不在現場、要嘛你其實不懂這個專業領域,而最糟糕的是,『被命令』會破壞工作者對工作的自主能力,然後經理人就得面臨任何決定都得下、任何狀況都得監控,最後被情報與領域知識的不確定性給淹死的結果。
當然有人能力很強一開始還撐得住,只可惜這個世界是殘酷的,你能力越強、組織擴展的市場範圍越廣、佔據的份額越大,需要下關鍵決定的逢魔時刻就會越多、暴露給你的細節就越是無窮無盡,而遭遇的對手也只會更加狡猾奸詐...有誰的聰明才智能在這樣的情境下仍能不犯錯並且使組織創造出足夠支撐自身的績效呢?不把管理當成一項工作而不停的去深化此項專業的管理者,將無可避免的走向必然崩潰的結局。
生活在有著這樣子複雜度的現代社會裡,管理者必須與每個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互動、不停的重新定義工作然後嘗試去對部屬的專業工作建立績效衡量的指標。最後不論成果高興與否,管理者都得為部屬在『專業判斷』下的行為買單。

管理雖然只是份工作,但這份工作需要非常高的專業,執行這項工作的人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與風險,畢竟一個組織的存續,一個組織成員的決定,組織中每個個體的績效與價值是管理者要去定義的。而不幸的是,這份工作自己是難以透過組織內部的資訊來衡量績效的,管理者的績效或許只能從組織對外部社會的貢獻(特別是客戶)來衡量。

管理的需求,對於一個產出是無形知識的公司例如軟體公司來說,比以往其他任何行業都更加來的巨大。
因為你可以把人放在輸送帶旁叫他機械化的幹苦力,然後無論如何你都能得到適當品質的產出。但你沒辦法把一個人壓在電腦前面,然後要他做出好的設計或寫出好的程式。

在軟體開發這種知識工作的領域,管理的失敗與成功,會被以更高的倍率進行放大。

最糟糕的不僅如此,軟體公司在台灣之所以這麼難以成功,就是因為軟體業不但是一個管理因素會被如此放大的行業,還同時是一個『世界是平的』行業,軟體業在幾乎每一個領域市場裡的競爭都是全球性的,你的對手就是這個星球上同領域的強者,所以從競爭一開始,所有參賽者在專業管理的參賽門檻直接就是世界級的水準,而可惜台灣做生意的人很多,懂得何謂專業管理的人沒多少。於是一些妄想著可以靠著台灣便宜專業技術人力來大發利市、卻沒惦惦自己的管理技能並持續精進的人就不停的跑出來開公司了。

我進入這個行業以後,很幸運的沒有選錯公司一路順順的走,靠得就是能夠從這間公司的面試官的談吐來判斷他是不是隱約的知道這些,或至少沒有那些愚蠢的調調。

失敗的管理在政府、還是大企業裡,還有緩衝可以支撐。
但在小型企業裡,那一下子就是危及組織存亡的災難了。

每個人的未來生涯發展怎麼走誰也不知道,但建立一套清楚的觀念與方法去弄清楚什麼樣的主子能夠跟、什麼樣的人要直接打槍是任何工作者都要去做的,不然你這輩子有啥出息、有沒有飯吃就得靠運氣了。哀嘆遇人不淑一次可以、兩次你很可憐、三次那就沒啥好說的。

至於那些有機會當管理者卻不打算有這種認識的,我只能說希望你們運氣夠好,周遭的競爭對手都夠爛以至於你們可以撐得住。而我會照三餐向耶穌、佛祖、阿拉祈禱(我記得我好像是無神論者),我不會在我的路上遇到你們,我會盡可能挑那種你們不可能生存的環境去走的。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台灣人活在這座島上...

不是很有錢的人看到有錢人開名車,就也買了一台車來開。
他想他現在跟有錢人一樣有在開車了,所以他跟有錢人之間的差距就縮短了一點。

不適合唸書作學術的人,看到適合的人唸了很好的大學,未來好像一片光明,於是就凝聚出民意推動政府辦更多的大學給他們讀。
他們想他們現在跟那些適合走學術教育的人一樣,有在念一樣的課本了,他們將來可以去作那些比較好的工作

於是不需要車子也沒錢的人背了車貸負了債,不擅長唸書作學術的人沒學會未來求生謀事的本領,徒然浪費了四年青春後不被社會需要。

二手車、法拍車在市場上流通過剩不是什麼問題。
可是人生父母辛苦養大、背著學貸卻不停被各家企業打槍的大學畢業新鮮人呢?

他們怎麼會知道他們高中大學一路走來快快樂樂的過,家裡這麼溫暖、父母這麼辛苦,得到的結果卻是這樣?

搞到現在,不去浪費那四年的沒有人要,浪費了那四年的繼續在各大公司的面試中流浪著,夢碎人醒,這些人準備要30了,口袋依舊空空、未來一片茫然。

30而立?立個屁。

結婚、生小孩、養小孩、退休養老,哪一件事情他們有能力負擔?他們可以滿心歡喜的去期待?

不要以為台灣是座島就不會沉。
等2012台灣生育率低破0.8,我們再來看那堆腦殘記者、廢物官員、白痴政客、沒用學者在那邊憂心忡忡吧。

大學教育平民化?我呸。

全球化的時代,你沒有發展出全球最強最特殊的某個產業去跟大陸人、印度人競爭,是要老百姓困在島上等死嗎?

當技能需求的變化如此迅速,20年不到舊的工作技能就會被淘汰,你可以沒有任何的國家級的中年職訓平台?30~40歲的人出了社會難道就可以不用學新的東西嗎?還在那裡看八點檔?看韓劇?看正妹?

台灣不是美國中國這種有足夠的國土、人口、天然資源的國家。從研究生物多樣性的領域去思考產業多樣性的問題,你作基本的觀察就可以發現:


美國中國這種國家如果是一個池塘,我們就只是一個水族箱。
水族箱就是得要有人工光源、電子溫度調節器、打氣機去照顧,我們就是不可能像池塘一樣,放幾條魚養在那裡就不用去管。

美國中國有這麼多不同的產業、工作機會,有那樣龐大的內需可以供勞工在那裡流動。一個產業垮了頂多經濟稍微不景氣一下,人力遲早會往別的地方流,就國家整體而言波動是微小的。

台灣的產業要是遭遇同樣的衝擊,如果人力流動不以人工、政府干預的方式去預測、防範並且加速,我們可沒那麼雄厚的資本與時間可以等新的產業起來、景氣回來。

台灣的生存不可能靠一個小而不效率的政府,這是活在一個水族箱裡的居民所應有的體認。

在這個年代,我們一個不小心、一失足,優秀的人才會移民、資金會抽腿、企業只會把債務留下來,的確大浪過後仍舊馬照跑、舞照跳,只是那是在別的地方,不是在台灣。

我們承擔不起那堆假民主自由之名,在廟堂之上搞貪污、搞鬥爭、搞意識形態的小丑。
我們也承擔不起天天只懂報八卦、搞腥羶色、任有心人在那裡釋放有毒資訊假議題,在網路的年代繼續苦苦追逐沒意義收視率的沒用媒體。

民主的不效率與分裂主義,對於一個渺小、缺乏天然資源、又有強敵鄰國的國家是最可怕的痼疾。有太多的公民議題、內政問題要解決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不論意識形態而有共識的,例如教育。

誰管你藍蛆綠吱?你這些人不能在教育這種公民問題上有共通的意識與使命感,就是一群他X的沒用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