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台灣人活在這座島上...

不是很有錢的人看到有錢人開名車,就也買了一台車來開。
他想他現在跟有錢人一樣有在開車了,所以他跟有錢人之間的差距就縮短了一點。

不適合唸書作學術的人,看到適合的人唸了很好的大學,未來好像一片光明,於是就凝聚出民意推動政府辦更多的大學給他們讀。
他們想他們現在跟那些適合走學術教育的人一樣,有在念一樣的課本了,他們將來可以去作那些比較好的工作

於是不需要車子也沒錢的人背了車貸負了債,不擅長唸書作學術的人沒學會未來求生謀事的本領,徒然浪費了四年青春後不被社會需要。

二手車、法拍車在市場上流通過剩不是什麼問題。
可是人生父母辛苦養大、背著學貸卻不停被各家企業打槍的大學畢業新鮮人呢?

他們怎麼會知道他們高中大學一路走來快快樂樂的過,家裡這麼溫暖、父母這麼辛苦,得到的結果卻是這樣?

搞到現在,不去浪費那四年的沒有人要,浪費了那四年的繼續在各大公司的面試中流浪著,夢碎人醒,這些人準備要30了,口袋依舊空空、未來一片茫然。

30而立?立個屁。

結婚、生小孩、養小孩、退休養老,哪一件事情他們有能力負擔?他們可以滿心歡喜的去期待?

不要以為台灣是座島就不會沉。
等2012台灣生育率低破0.8,我們再來看那堆腦殘記者、廢物官員、白痴政客、沒用學者在那邊憂心忡忡吧。

大學教育平民化?我呸。

全球化的時代,你沒有發展出全球最強最特殊的某個產業去跟大陸人、印度人競爭,是要老百姓困在島上等死嗎?

當技能需求的變化如此迅速,20年不到舊的工作技能就會被淘汰,你可以沒有任何的國家級的中年職訓平台?30~40歲的人出了社會難道就可以不用學新的東西嗎?還在那裡看八點檔?看韓劇?看正妹?

台灣不是美國中國這種有足夠的國土、人口、天然資源的國家。從研究生物多樣性的領域去思考產業多樣性的問題,你作基本的觀察就可以發現:


美國中國這種國家如果是一個池塘,我們就只是一個水族箱。
水族箱就是得要有人工光源、電子溫度調節器、打氣機去照顧,我們就是不可能像池塘一樣,放幾條魚養在那裡就不用去管。

美國中國有這麼多不同的產業、工作機會,有那樣龐大的內需可以供勞工在那裡流動。一個產業垮了頂多經濟稍微不景氣一下,人力遲早會往別的地方流,就國家整體而言波動是微小的。

台灣的產業要是遭遇同樣的衝擊,如果人力流動不以人工、政府干預的方式去預測、防範並且加速,我們可沒那麼雄厚的資本與時間可以等新的產業起來、景氣回來。

台灣的生存不可能靠一個小而不效率的政府,這是活在一個水族箱裡的居民所應有的體認。

在這個年代,我們一個不小心、一失足,優秀的人才會移民、資金會抽腿、企業只會把債務留下來,的確大浪過後仍舊馬照跑、舞照跳,只是那是在別的地方,不是在台灣。

我們承擔不起那堆假民主自由之名,在廟堂之上搞貪污、搞鬥爭、搞意識形態的小丑。
我們也承擔不起天天只懂報八卦、搞腥羶色、任有心人在那裡釋放有毒資訊假議題,在網路的年代繼續苦苦追逐沒意義收視率的沒用媒體。

民主的不效率與分裂主義,對於一個渺小、缺乏天然資源、又有強敵鄰國的國家是最可怕的痼疾。有太多的公民議題、內政問題要解決了,這些問題都是可以不論意識形態而有共識的,例如教育。

誰管你藍蛆綠吱?你這些人不能在教育這種公民問題上有共通的意識與使命感,就是一群他X的沒用廢物!

4 則留言:

  1. 插花:我不覺得「大學教育平民化」是錯誤。讓每個人都能念大學、都唸得了大學,這是個很好的想法。

    重點在於... 你開頭的那一兩段:你為甚麼要念?你憑甚麼能畢業?

    如果能容許我講的比較不客氣一點,您的觀點很正確,但是很侷限在科技業

    [逃]

    回覆刪除
  2. 我覺得大學平民化是個出發點是好意、實際上很天真的想法。

    如果只是把『大學』這個名詞的意義給換掉,實際還是技職教育體系,那同樣的東西為什麼要多唸那幾年?

    如果真的就是消滅了技職五專教育,就是真的『升格成大學』把學習實際謀生的本領改成唸那堆大學課本,這些學生難道真的就會變成三十年前我們父母那一輩定義的那種未來光明燦爛的大學生嗎?

    這十年下來答案很明顯。

    目前的大學教育讀書讀畢業未來就做對應的工作的比例逐年降低。如果大學教育甚至連為學生對未來可能的方向做好準備都辦不到而且還越來越退步,那為什麼還要讓這些學校消費年輕人的生命?

    為了某種『學術殿堂的光芒、自由思考的崇高與創新的可能性』嗎?感覺比較可能是學店為了自身的生計著想吧?

    那些大學教授嘴巴講這些東西的時候完全提不出他們的成績,但社會對於畢業新鮮人已經很殘酷的以青年失業率、不斷降低的起始薪資、過高的派遣工作比例來打分數了。

    認為大學教育應該平民化也可以,那至少得先全面廢除四年制的概念,並且對於休學不再有最長時間限制、也不需要系所同意,改以復學時需重新進行測驗、考核取代。

    這樣學習的戰線將從18一路拉到30歲。

    覺得有必要唸完的人才會真的去唸完,覺得沒必要唸完或不適合的也不用再被綁著,而教育部也可以簡單的從實際畢業率與招生率判斷出這間系所存在的必要性。

    如此學生不再是傻傻天真的高中生,而是從社會的生存競爭中暫時退下來思考未來方向的挑戰者。

    這時候學生在學習上就會有效率了,而學校如果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對它們的社會責任,學生就不會回來了。

    回覆刪除
  3. 很顯然地,這只是黑暗兵法只求敗只求亂大戰略的一部分:惡搞個二十年把整個國家社會經濟政治人文歷史搞到爛、爛很大、爛不用錢、爛到爆炸;因為大多數人需要經過痛苦的洗禮才會覺醒。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乍看之下是胡說八道,其實老歐是用心良苦啊 XD

    回覆刪除
  4. 而我認為「大學教育平民化」唯一的詮釋就是讓大學教育的花費得以平民化,其餘的詮釋都不重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