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新台幣該不該升值?

先講結論,該升,早就該升,十五年前就該升了。


簡單的說,企業賺了外國錢要在台灣用就要換回台幣,因為廠商發員工薪水、採買台灣當地的原物料、土地、興建廠房都是用台幣。這時,廠商要拿外國錢換台灣錢,就要與銀行換,銀行換了錢就要再拿去央行換,而此時央行拿到的外國錢就叫做外匯。

而央行印鈔票與收回鈔票(新台幣),靠得就是調整利率。這三十幾年來,台灣政府對新台幣幣值的態度都是:

印更多的鈔票,把新台幣價值刻意壓低。


把新台幣壓低,就能讓企業有足夠的價格競爭力去跟外國的企業競爭。
企業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高,就能多賺錢,賺到的錢就能多去分配給員工,而員工人在台灣進行消費就能帶動其他國內內需產業的繁榮...

很美好的公式,只可惜招式用太老、一旦大家都在用、每個國家都在拼低價,這招就沒用了。
沒用,但『只要新台幣不值錢』,公司當老闆的就是還能透過這樣的模式拖著賺錢,少賺也還是賺嘛。於是這些公司老闆為了不賠繼續賺錢,當然就是拿公司員工的工作當人質、透過放話外移等各種方式來藉由台灣不成熟的民主去繼續壓低新台幣的價格與佔社會便宜。

於是公司賺了錢,老闆口袋也麥克麥克,但公司賺到了的到底是什麼錢呢?

他賺到的,是讓央行濫印新台幣,壓低幣值,然後用賺來的外國錢廉價買到台灣的人才、土地、資材,經過廉價的加工後被賤賣出去的『別人的血汗錢』。

而新台幣長期價值被壓低的結果,就會使得這些當初開始推行這樣的政策時,既有的可以賺外國錢的公司跟現在剛準備要起來的企業,相比起來佔盡便宜,這導致新興產業難以起步,人才被吸走、資源被搶光。久而久之,台灣多早以前開始這樣玩,從那個時代開始一路走到現在的公司就會不停的吸收台灣的財富,當然,在他們還能獲利時,所有人都還能分杯殘羹。然而等到其他更便宜的國家要起來了,剩下的台灣員工就是被丟棄的殘渣,同時這些老闆還可以趁著台灣印太多新台幣資金浮濫、利率過低再借一筆錢,搞個錢進XX債留台灣。

把年輕人的歲月便宜賣掉,也沒有讓國家得以創造任何新的效益與優勢遲早就會發生結構性失業,於是一堆中年人帶著10幾年沒更新的知識,四處找著能把自己再多榨出一點的公司好養活一家老小....

這些高效率打造血汗工廠的怪獸是我們花了30年養出來害人的。

台灣製造早在15年前就該淡化,走出台灣的。不走出去,資訊突然又在15年後變得如此透明流動快速,外國錢相比又如此值錢...有多少比例的年輕優秀人才要留下來?未來可以支撐國家經濟的產業又是什麼呢?



話說回來,現在的人口結構剛好是最能承受調整衝擊的時候,30~40多歲的人佔多數,再延個幾年,等到台灣開始缺年輕人,一切就來不及了:
















貨幣升值所帶來的戒斷症狀一定很痛苦,會有很多公司離開、倒閉,很多人會失業。但這麼做才能確實清除必須依賴這種機制生存的企業並且把人才釋放出來。

那些吸血怪獸死掉,才有其他新興產業趁失業率高,大撿便宜人才創造新競爭力的空間。

這之中最要小心的就是房地產,一定要先把泡沫打消。

不然一旦人民的財富被房地產吞掉,銀行放出去的錢變成了泡沫,失去了能夠在艱苦的日子里撐下去的本錢,社會動盪就在所難免了。

一個好國家應該要努力創造有錢人,但同時不讓任何有錢人可以舒服的賺錢。越有錢,就要面臨越高的淘汰率、壓力與社會責任。

能生產很多有錢人,但不讓有錢人晚上睡好的國家,最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