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如何把台灣工程師賣個好價錢?


剛剛看到朋友在抱怨外商來台灣現在開的軟體工程師價碼也越來越差了。

我想了想,網路時代走到現在,每個地方的人肉價碼都很好查,glassdoor一搜就知道了,而這些美國公司也不是傻瓜,自然曉得只要薪水比周邊高一些些、福利、辦公室作漂亮,就足以跟台灣競爭。

所以問題是:
1. 以美商為準的話,薪資向上爬的空間有多少?
美國本土的價碼是100,000+,Bay Area, LA, Chicago, New York這些地方會到120,000+ ,所以如果新創團隊想透過在台灣建立技術團隊來延緩燒錢速度,那扣除來台灣的overhead,薪資可以有的漲幅頂端亂抓大概會是80,000 USD,也就是進入穩定產出的中堅開發主力,推估可以爬到年薪250萬左右。

2. 這些外企真的有辦法給到這個價格嘛?
空間看得出來是存在的,那再來問題是:推力與吸力。
推力是指美國那邊的環境競爭壓力,比如說San Francisco down town 的房租已經到了1 bd/bh 3000 usd/month 的歷史新高水準,阿宅工程師的價碼自然也就很嚇人。那搶人大戰太激烈了,當地阿宅們拿翹,自然會有團隊絕望到想另闢蹊徑去其他地方找尋優秀人才。
吸力指得是台灣這邊的誘因,價格低當然是一種,但今天如果我們想要薪水高,那就必須放棄這種吸引力、建立其他種吸引力,比如說市場親近度、產業親近度、語言與文化接軌、在地特有技術、法規與創投這類的其他吸引力。

3. 怎樣可以讓台灣工程師賣到80,000 USD甚至更高的價格?
從推力來看,bay area乃至於全美各地的創業都還在向上發展中,對開發人員需求應該是會繼續維持個三五年不退的,那薪水這麼高,而QE造成的多餘的USD也沒處可去,那只要不發生急遽的泡沫化,台灣是可以繼續從推力中受益的。
但從吸引力來看,別人來台灣現階段就是因為台灣人『便宜』啊,這個便宜考慮到非量化成本的話:勞動權益保障、職業道德文化等,台灣人比中國人就又更是便宜了。但繼續以這種『便宜』作為賣點,那當然薪水就升不上去。

撇除『便宜』這種吸力,台灣能否發展其他類型,特別是不可量化的吸引力,才會是否能有更高價格的最重要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